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需求催生更大市场机遇 ——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孙玉国
新需求催生更大市场机遇 ——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孙玉国
疫情防控对地理信息产业提出大量新需求
记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地理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上下的努力有目共睹。您认为这次疫情会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路径产生哪些影响?
孙玉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和广大地信企事业单位积极作为。各企事业单位充分运用地理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导航定位等技术手段,全力保障疫情期间客户的服务响应和各地应对疫情建设项目的重点支持,直接参与武汉火神山医院等各地“小汤山”模式医院的工程测量、应急测绘等建设任务,为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提供疫情监测分析预警、人口迁徙分析、交通监控、资源储备和医疗废物处置、综合决策指挥等支持和服务,面向全球公众提供疫情动态地图、发热门诊查询地图等信息服务。
这次疫情防控对地理信息产业提出了大量新需求,在社会治理、应急管理、智慧城市、交通物流、卫生防疫、社会管控、科学研究、公众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新需求。
新的需求,意味着更广的用户群体、更大的市场机遇。可以预见,未来社会治理将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各类安全管理相关的信息化对地理信息产品技术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政府用户、企业用户将会有更多的投入。
这次疫情防控也为地理信息产业提供了一个机遇。疫情防控中,地理信息技术得到了全方位的应用,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被社会充分认可。地信企业在为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和社会提供产品服务时,促进了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
在应对疫情挑战的同时,企业家们也在这个长长的“假期”中重新审视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经营管理,加强人才建设,增效节支,探索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整个地理信息产业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得到了锤炼和提高。
复产率低是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记者:当前地理信息企业面临哪些困难?
孙玉国:目前地理信息企业面临最严重的困难是复产率还普遍较低,还远远低于员工到岗率。截至3月中旬,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调研的489家单位平均复产率约为49.5%,其中,复产率低于50%的单位占比57.2%,低于80%的单位占比79.1%。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部分地区因疫情防控政策或未严格执行政府的“解禁”政策导致测绘地信项目外业工作无法开展、生产和研发等部门员工无法进入工作场所,疫情发生两个多月以来新项目、新需求大幅减少,业主单位、用户单位等复工率低导致业务开展困难,硬件生产企业受上游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影响仍较严重,国际业务严重受阻等。
疫情之下,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要起到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我们将抓住疫情短期危机之中蕴含的产业发展契机和企业运营转机,学会变危为机,变疫情为契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自身转型发展。
为此,今年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将重点办好2020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展示、激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树信心、促发展;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创新示范库”、开展“创新秀”展示活动,总结成果和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地理信息与其他领域和技术的融合;加强产业经济运行监测和产业研究,例如在疫情期间,我们先后3次主动调研,了解企业困难和诉求,分析态势,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促进问题的解决;开展“地信大讲堂”网络培训、在线开展科技成果评价,主动利用新方式、新工具、新渠道开始工作,并已初步取得较好的效果。
开放融合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记者:我们看到,地理信息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广泛应用的“绿码”,开发公司包括阿里、腾讯等IT企业。这对地理信息行业意味着什么?
孙玉国:这些反映了地理信息产业开放、发展、融合、跨越的好态势,对产业发展来说都是很好的机遇。
“绿码”的背后,是大数据与地理信息的融合,地理信息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应用。在疫情期间和之前,全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出现了各大IT企业与地理信息产业各界越来越多的合作。这种融合更加丰富了两者的应用、提升了两者的价值,满足了更多需求。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到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智慧汽车基础地图、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等地信产品技术,明确了汽车行业、自动驾驶和地理信息产业多方面的重要关联。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在与其他领域和技术的融合方面拥有巨大潜力与空间。地理信息企业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资金、技术、管理、渠道、市场等资源,加快形成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开拓新服务领域,主动转型发展。未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将积极面对新形势,拥抱新发展,增强新动力,创造新模式。
记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地理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上下的努力有目共睹。您认为这次疫情会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路径产生哪些影响?
孙玉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和广大地信企事业单位积极作为。各企事业单位充分运用地理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导航定位等技术手段,全力保障疫情期间客户的服务响应和各地应对疫情建设项目的重点支持,直接参与武汉火神山医院等各地“小汤山”模式医院的工程测量、应急测绘等建设任务,为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提供疫情监测分析预警、人口迁徙分析、交通监控、资源储备和医疗废物处置、综合决策指挥等支持和服务,面向全球公众提供疫情动态地图、发热门诊查询地图等信息服务。
这次疫情防控对地理信息产业提出了大量新需求,在社会治理、应急管理、智慧城市、交通物流、卫生防疫、社会管控、科学研究、公众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新需求。
新的需求,意味着更广的用户群体、更大的市场机遇。可以预见,未来社会治理将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各类安全管理相关的信息化对地理信息产品技术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政府用户、企业用户将会有更多的投入。
这次疫情防控也为地理信息产业提供了一个机遇。疫情防控中,地理信息技术得到了全方位的应用,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被社会充分认可。地信企业在为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和社会提供产品服务时,促进了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
在应对疫情挑战的同时,企业家们也在这个长长的“假期”中重新审视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经营管理,加强人才建设,增效节支,探索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整个地理信息产业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得到了锤炼和提高。
复产率低是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记者:当前地理信息企业面临哪些困难?
孙玉国:目前地理信息企业面临最严重的困难是复产率还普遍较低,还远远低于员工到岗率。截至3月中旬,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调研的489家单位平均复产率约为49.5%,其中,复产率低于50%的单位占比57.2%,低于80%的单位占比79.1%。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部分地区因疫情防控政策或未严格执行政府的“解禁”政策导致测绘地信项目外业工作无法开展、生产和研发等部门员工无法进入工作场所,疫情发生两个多月以来新项目、新需求大幅减少,业主单位、用户单位等复工率低导致业务开展困难,硬件生产企业受上游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影响仍较严重,国际业务严重受阻等。
疫情之下,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要起到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我们将抓住疫情短期危机之中蕴含的产业发展契机和企业运营转机,学会变危为机,变疫情为契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自身转型发展。
为此,今年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将重点办好2020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展示、激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树信心、促发展;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创新示范库”、开展“创新秀”展示活动,总结成果和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地理信息与其他领域和技术的融合;加强产业经济运行监测和产业研究,例如在疫情期间,我们先后3次主动调研,了解企业困难和诉求,分析态势,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促进问题的解决;开展“地信大讲堂”网络培训、在线开展科技成果评价,主动利用新方式、新工具、新渠道开始工作,并已初步取得较好的效果。
开放融合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记者:我们看到,地理信息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广泛应用的“绿码”,开发公司包括阿里、腾讯等IT企业。这对地理信息行业意味着什么?
孙玉国:这些反映了地理信息产业开放、发展、融合、跨越的好态势,对产业发展来说都是很好的机遇。
“绿码”的背后,是大数据与地理信息的融合,地理信息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应用。在疫情期间和之前,全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出现了各大IT企业与地理信息产业各界越来越多的合作。这种融合更加丰富了两者的应用、提升了两者的价值,满足了更多需求。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到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智慧汽车基础地图、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等地信产品技术,明确了汽车行业、自动驾驶和地理信息产业多方面的重要关联。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在与其他领域和技术的融合方面拥有巨大潜力与空间。地理信息企业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资金、技术、管理、渠道、市场等资源,加快形成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开拓新服务领域,主动转型发展。未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将积极面对新形势,拥抱新发展,增强新动力,创造新模式。
当前,防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产业各界共克时艰,将来地理信息产业将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以上就是的全部内容了,由北海测绘公司整理,本公司设备先进且齐全,主要设备有:GPS测量定位仪、全站仪、水准仪等等。公司承接各类测量项目,选择长河值得信赖﹗